第(3/3)页 瞧见眼前一片土豆苗,李承乾脸上露出了笑容。 不出意外的话,三个月后就能得到2、300斤的种薯,足以栽种一亩地,还能再补种一茬。 来年春天播种前就拥有了7000斤种薯,这可是一个好消息,对他接下来的安排有着绝无仅有的促进作用。 “呼。” 看着李承乾的表情变化,一干典仓署官吏这才松了一口气。 他们并不知道土豆有什么特别,但他们知道这是太子殿下亲自叮嘱的事情,办不好待会人头落地。 “对了,孤看田地中多种有黍、稷、稻、菽,不种小麦吗?” 突然间,李承乾的一个问题让典仓署官吏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。 “太子殿下。” 一名老农模样的村正大胆出言:“您有所不知。” “黍、稷、稻、菽都是春种秋收,小麦不一样,须得秋种夏收。” “再者,麦饭坚硬,难以下咽。” “哦哦。” 李承乾若有所思。 春种秋收是百姓认为的传统耕种模式,冬小麦须得秋种夏收,再加上没有磨成面的小麦只能煮熟食用,这不得把嗓子都剌出血来,老百姓当然不愿意种小麦。 原历史中,直到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,夏税超过秋税,人口高度增长,小麦才凭借着产量大,逐渐成为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。 再后来,面食发酵(发面)技术普及开来,面食才开始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主食。 实际上,石磨技术从春秋就有,只是要大规模磨面,必然得建设水力磨坊,这需要在专门从河流中引一渠清水沿田埂、绕村舍款款奔来,做为动力拉磨,否则,要靠人力、畜力,那可太费劲了。 北魏贾思勰所著的《齐民要术》一书中记载有酸浆发酵法、酒发酵法等面食发酵方法,但这书的原本早就随着战火的洗礼消失在历史中,这些方法没有人总结,也很难传播开来。 任何一种主食的传播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,就像是历史上,明朝将番薯传入,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大规模种植,实现了人口大爆发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