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郭孝恪。” 龙目一眯,李世民脑海中浮现了对应的人物。 郭孝恪是跟随李世勣的瓦岗旧将,归顺大唐之后为李渊封为宋州刺史、阳翟县公,武德四年,随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,献擒窦建德之计,迁升郭孝恪上柱国,后历任贝州、赵州、江州、泾州四州刺史,在任颇有政绩,入朝任太府少卿、左骁卫将军,此人的能力、忠心都是有目共睹。 “传诏:西域都护府即日起更易为安西都护府,迁阳翟县公、左骁卫将军郭孝恪为安西都护、西州刺史。” “是。” 黄门侍郎连忙记了下来。 这一道诏书引起了朝臣们的注意,改西域都护府为安西都护府,足可见李世民心中对于开拓西域乃至河中之地的野望,西州是高昌国旧都,都护本来只是军职,有了西州刺史之位,郭孝恪能做的事情就多了。 毫无疑问,李世民这不单单是在放权给郭孝恪,更是在变相的鼓励郭孝恪开疆拓土。 “陛下。” 鸿胪寺卿阎立德手持笏板,高声道:“臣有奏。” “准!!!” 倚坐在胡床上,李世民有些慵懒的伸出手示意道。 “禀陛下,高句丽有变。” 阎立德随之禀报:“荣留王高武聚群臣商议诛杀渊盖苏文。” “渊盖苏文先下手为强,聚兵诛杀大臣一百多人,荣留王高武身死,渊盖苏文立王弟之子高藏为王,自己任莫离支,专国政。” “嘶!!!” 有些知晓高句丽内情的官员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,莫离支类似唐朝的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,掌握国家军政大权,渊盖苏文这不就相当于成为了高句丽的曹操。 ‘高句丽!’ 这一地名让李世民眼中露出了冷厉之色。 中原王朝历史上最为耻辱的莫过于为四夷击败,而前隋如此强大,先后两次在高句丽折戟,多少汉人尸骨留在了那片黑水白山。 渊氏家族出于早期高句丽五部中的顺奴部,渊盖苏文的父亲渊太祚曾为高句丽东部大人、大对卢(相当于宰相),盖苏文继承父职为大对卢,仍掌高句丽军政大权,此人野心勃勃,绝非善茬。 “陛下。” “高句丽为我大唐属邦,渊盖苏文犯上作乱,实属冒犯我大唐天威,臣请讨伐不臣。” 右散骑常侍不禁高声道。 “臣附议!” 在场有不少朝臣义愤填膺,纷纷支持出兵讨伐渊盖苏文。 然而,长孙无忌、房玄龄等重臣都没有说话,高句丽可不是一个小国,那是盘踞在辽东六百多年的国家,人口多达四百余万,隋炀帝头铁干了两次,天下烽烟四起。 大唐如今才建立多长时间,实力尚且不足前隋,在这个时候对高句丽下手,简直是脑子被门夹了。 “北庭、西海新平,山东雕弊,我朝无力出兵。” “鸿胪寺派人前往册封高藏为上柱国、辽东郡王、高丽王。” “此事暂且搁置。” 大手一挥,李世民定下了章程。 “是。” 鸿胪寺卿阎立德应声答道。 其它嚷嚷着要出兵的朝臣看见皇帝的架势,连忙偃旗息鼓。 “陛下。” “荆王、汉王、韩王、虢王、道王、滕王、蜀王、蒋王、越王、纪王已领诏返京。” “该作何章程?” 中书令房玄龄开口提起了一件事。 ‘咯噔!’ 一众官员全都心中一激灵,这么多藩王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,这还只是第一批。 “诸王在京本就有府邸,不必安排。” “宗正寺监督诸王,不许尔等在京胡作非为。” 摆了摆手,李世民叮嘱道。 这么多亲王无所事事,他总不能全塞进朝堂给自己添堵,还不如让他们做个闲散王爷。 “是。” 宗正卿李道宗面容苦涩的答应下来。 这些可都是皇帝的兄弟,要么是皇帝的儿子,哪一个都不好管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