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十万贯。” 房遗爱吐出了一个数字。 “好。” “我这就命人将十万贯送往公主府。” “多谢殿下,我还有些事,不便久留,先行告辞。” 房遗爱连忙拱手行了一礼,兴高采烈地策马返回公主府。 注视着他离去的身影,李泰幽幽道:“本王这个妹夫与高阳妹妹相比,未免太愚钝了。” “殿下。” 柴令武上前打圆场:“许是公主府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,遗爱兄这才没了办法。” “嗯。” 李泰自顾自的坐回上首,没有多说什么。 实际上,谁不知道高阳公主的意思,这不就是明摆着拿房遗爱这个军器少监来威胁魏王,索取了十万贯。 高阳公主的心思机敏,已经看准了魏王府的动作,这才有恃无恐。 “殿下。” “今日上午,吴王、杨贵妃、燕德妃、韦贵妃、王昭仪带着蜀王、蒋王、越王、纪王进了东宫,被太子妃留下用了午膳。” “这件事不可小觑。” 御史大夫韦挺提醒道:“东宫俨然势大,长安风向必然会变。” “若无军器少监之助,我等起事千难万难,若有其助,必将如虎添翼。” “臣附议!” 杜楚客刘洎、苏勖、卢承庆等人出声附和道。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,别说十万贯,只要房遗爱能够将军器监控制在手中,就算是一百万贯,魏王府都必须舍得,一张龙椅哪里是区区钱财可比? “本王明白。” 一双小眼睛满是坚定之色,李泰回道: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。” “高阳既然铁了心要和东宫做过一场,本王自不吝惜十万贯。” “她和四海商行打擂台只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,何乐而不为呢?” “只是,本王没想到本王的这个嫂嫂隐藏的如此之深,翻手为云覆手为雨,好一个太子妃。” ‘咯噔!’ 不只是他,在场所有人都没意料到这一点。 太子妃苏子矜出自武功苏氏,族中最为显赫之人莫过于西魏度支尚书苏绰、前隋尚书左仆射苏威,其父不过是台州刺史,一个小小的正四品官,上不得台面。 以往,宫中对这位太子妃的评价向来是存在感极低,对待宫女内宦温和,所有人只当是她小家子气,谁曾想太子离京之后,东宫悍然封宫,四海商行运转如初,且越来越庞大。 直到那时,长安勋贵、宗亲、世家门阀才意识到他们看错了太子妃苏子矜。 谁能想到如今的太子妃在宫中影响力如此之大,就连皇帝的四妃之三、昭仪都主动上门认错。 “殿下。” “臣以为现在最需要注意的并不是太子妃,而是东宫。” 秘书少监萧德言出声道:“蜀王、蒋王、越王、纪王年幼,更无党羽心腹,不足为虑。” “吴王就不一样了,吴王身后站着淮南士族、江南士族。” “吴王现在出现在东宫,意义非比寻常。” 唰!!! 一时间,在场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。 “少监的意思是李恪投靠了东宫。” 李泰表情阴晴不定的说道。 “除此之外,臣想不出任何理由。” 萧德言认真道。 “这怎么可能?!” 不少人脱口而出,完全不相信这一点。 毕竟,吴王从回京之后一直展露出来的都是雄心勃勃,争夺储君之位的姿态。 这才多长时间,他就要放弃争夺储君,转而投靠太子门下,这未免太让人觉得颠覆了吧。 “臣赞同少监所言。” 杜楚客接着解释道:“东宫势大,先定薛延陀,再平吐谷浑,慑服吐蕃。” “除营州都督、安西都护、北庭大都护之外,所有的都督、大都护都是东宫所出。” “至少三十万边军间接掌握在了太子手中,这样悬殊的实力,吴王放弃争夺储君,并非难以抉择。” “江南士族、淮南士族依靠四海商行获取了数不尽的金银,再加上他们本来跟山东士族、关陇门阀就不一样,他们的基本盘在大河以南,不管谁当皇帝,与他们有何干系?” 事实上,北方一直是中原文明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人口稠密。 历史上一共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南渡,这才完全开发了南方,使得南方从南宋开始才逐渐成为了华夏的中心。 而现在才经历过一次,西晋末年衣冠东渡,南方的整体实力远不及北方,江南士族不愿为了夺嫡之争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,这也情有可原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