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中尉。” “此事交由你来办。” 李治当机立断,做出了决定。 “是。” 中尉薛元超立即应道。 远在大唐,太极宫,太极殿。 历时数月,动用了一千具黄阶建造傀儡,耗费近万颗下品灵石,重新修筑的帝都长安无疑是整个世界的中心,单单是皇城面积就已经相当于之前的半个长安了。 太极宫更是独领风骚,太极殿通体以汉白玉修筑,青石为基,红墙黄瓦,尽显皇室威严。 “众卿!” 俯瞰下首,李承乾坦然道:“世界已经升格,天地间滋生了微薄的灵气。” “这对于武者而言,无疑是一个重大喜讯,大量植物、兽类得到了灵气的滋养,药力更胜一筹。” “新的舆图已经测绘制定,来人,呈上来。” “诺。” 左右内侍二话不说,当着满殿文武百官的面,一副前所未有的巨大地图被拉开。 ‘啊这?’ 无数双眼睛直勾勾的注视着大地图,一个个露出了震惊之色。 地图上画着的是一个完整的大陆,大唐已经出现在了东边,隔着一片内海与商洲相望,夏洲完全融入了大陆之间,西侧是殷洲,东侧是极西之地。 一条山脉从天南行省穿过吐蕃行省、波斯行省、安息行省、定南大都护府、平西大都护府,一直延伸至最北部的海洋,几乎将大唐所在的二十四行省与世界其它地方隔开,形成了天然的屏障。 事实上,昆仑山勾连了整个世界的地脉,整个大陆一共有两条主要的支脉,第一条便是隔绝大唐与其它地方的东山,最南端是中南半岛的若开山脉,连接大雪山(喜马拉雅山)、葱岭、波斯高原(伊朗高原)、小亚细亚半岛(安纳托利亚高原)、巴尔干半岛、阿尔卑斯山一直到孚日山脉(法兰西东部)。 东山以东包括了亚欧大陆主体,除南亚次大陆、阿拉伯半岛、巴黎盆地、伊比利亚半岛、亚平宁半岛。 第二条就是西山,从波斯高原(伊朗高原)连接着东谯高原(埃塞俄比亚高原)、乞力马扎罗山、炎山(德拉肯斯山脉),西山一直贯穿了殷洲、商洲中间,分别连接着帝山(落基山脉)、王山(安第斯山脉)。 “臣为陛下贺,为大唐贺!” 尚书令岑文本一眼就看出了地图上最重要的点。 整个大陆调转了一个方向,大唐二十四行省及四大都护府主要的疆域都位于东山以东。 原本北部的冻土层(西伯利亚)将会出现重大变化,漫长的冬季逐渐缩短时间,冻土层消融,从而变成可以耕种的沃土,这对于人口增长而言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。 而且,从地图上来看,大唐直接控制的版图达到了陆地的五分之二,陆地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,大唐铁骑从陆地上就可以直达各个封国,具备绝对的掌控力。 “臣为陛下贺,为大唐贺!” 满朝文武百官陆续反应过来,纷纷高兴的出声。 “拍马屁的话留着以后再说。” “现在先说一下大陆合一的问题。” “首先,取缔此前的殷洲、商洲等称谓,东山之东称为东洲,西山之北,称为北洲,原殷洲称为西洲,原商洲称为南洲,此为我大唐世界神洲大地。” “东洲、北洲、南洲之间的内海称之为伶仃洋。” “太史司掌天下舆图,重新勘定山川河流诸事交由太史司,尔后推行天下。” “臣领旨!” 太史令高履行欣然出身,领受诏令。 “大唐治下直辖疆域东西一万五千里,南北已至六万里,幅员辽阔,地广人稀。” “核心疆域为二十四行省,迁靖北大都护、平国公贺兰楚石为瀚北大行台尚书令,掌军政,置三十万兵。” “迁平西大都护、榆国公宋君明为西漠大行台尚书令,掌军政,置三十万兵。” “迁定南大都护、谯国公柴哲威为南荒大行台尚书令,掌军政,置三十万兵。” “迁雪原大都护、吐蕃郡公论钦陵为东陆大都护、大都督,掌三十万兵。” “原身毒巡阅使、勋国公张士贵迁北洲巡阅使,原商洲巡阅使、鄂国公尉迟恭迁西洲巡阅使,原殷洲巡阅使、卢国公程知节迁南洲巡阅使。” 接着,李承乾下达了多道诏书。 第(2/3)页